人間通訊社

2025年10月12日 星期日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新聞專題 > 寶島采風> 〔寶島采風〕風光旖旎浮嵐翠 魯閣長春逸秀林

寶島采風

字級

〔寶島采風〕風光旖旎浮嵐翠 魯閣長春逸秀林

【人間社 楊璽樺 花蓮報導】 2022-08-11
花蓮縣秀林鄉是全台面積最大的鄉,面積達1642平方公里,比彰化縣面積還大,境內有5座百岳,東部可俯瞰太平洋,重巒疊嶂,風光旖旎;東西橫貫公路起點的岩壁上,有知名書法家趙恆惕所題「魯閣長春」4字。

秀林鄉是太魯閣族原居地,全鄉1萬7000多人中,太魯閣族人口占90%以上,漢族反而成為「少數民族」;這些少數的漢人,大部分是中橫公路開通以後,留下來的築路榮民。鄉內有美麗的峽谷地理景觀,觀光業興盛。

清水斷崖 名列台灣八景
大約600至900萬年前,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發生碰撞,形成「蓬萊造山運動」,台灣島從海中隆起,並持續抬升,原本深藏在海底的厚層大理岩,因此被推擠上來,形成太魯閣峽谷主要岩層。

名列「台灣八景」之一的清水斷崖,因「蓬萊造山運動」造成台灣東部地殼快速隆起,形成陡峭的山壁,加上強烈海蝕作用,山壁幾近垂直,形成「山連海、海連天」的壯麗景觀。

由於台灣雨量豐沛,流經太魯閣峽谷的立霧溪,經年累月的侵蝕厚層大理岩,太魯閣峽谷就在板塊抬升、立霧溪下切的兩種作用力下,經過百萬年的時間,慢慢形成壯麗、猶如鬼斧神工雕琢的太魯閣峽谷。

長春飛瀑 天堂步道攬勝
1958年,中橫公路修築期間,公路局在立霧溪谷邊的峭崖旁興建長春祠,以紀念開闢中橫公路不幸罹難的225名築路榮工。長春祠旁有泉水自山壁湧出,形成散瀑,取名「長春飛瀑」,為中橫公路具特殊意義的地標。

長春祠後方的峭壁闢有石階梯,蜿蜒而上,十分陡峭,也被稱為「天梯」;循階而上可經觀音洞、太魯閣樓、鐘樓、吊橋、禪光寺,俗稱「天堂步道」。其中的禪光寺屬於佛教臨濟宗,是中橫公路沿線難得的一處僻靜山寺。

九曲蟠龍 見證人定勝天
九曲洞是太魯閣峽谷最精華的路段之一,山壁上刻有書法家梁寒操提字「九曲蟠龍」,以及黃杰將軍題字「如腸之迴,如河之曲,人定勝天,開此其局。」從九曲洞俯瞰立霧溪,山壁緊峙,地勢險峻,令人讚嘆震懾。

位於九曲洞及燕子口之間的靳珩公園,在中橫開鑿過程中,因地勢險惡,曾造成多人傷亡。1958年公路局橫貫公路合流工程處段長靳珩,在巡視橋梁工程時,發生地震,靳珩所站的木橋被落石擊中而墜谷殉職,後人為紀念他,將橋梁取名「靳珩橋」,並在橋旁建「靳珩公園」。

天祥勝景 山中白衣觀音
天祥,太魯閣族人稱為「塔比多」(山棕),研判早年在山野裡有大量的山棕。日治時代曾設佐久間神社,中橫公路開通後,設立文天祥塑像,更名為「天祥」。

天祥的「祥德寺」座落於立霧溪高地,屬於佛教臨濟宗寺院,因周群山環抱,猶如九朵蓮花,因此有「台灣九華山」之稱。祥德寺有天峰塔、白衣觀音等勝景。其中「白衣觀音」高26台尺,全身雪白,從天祥河階即可看到。

祖靈信仰 太魯閣歲時祭 
秀林鄉是太魯閣族的大本營,太魯閣族以祖靈為傳統信仰中心,信仰觀念自成一格。族人對於祖靈的尊敬和追隨,從小就培養落實在生活中,並藉由與祖靈的對話,培養守規矩、尊重長者的良好品德。

每年10月15日是太魯閣族的「歲時祭」,也是感恩祭,族人以虔誠的心祭拜祖靈,感謝祖靈庇佑,並祈求來年家庭安康美滿,五榖豐收,同時以歌舞感恩祖靈及上蒼。

太魯閣族的傳統為男獵女織,男童約自10歲起就必須跟隨父兄學習打獵技巧,了解動植物等自然知識,以及學會辨識方位等山林間的生存技巧;織布則是太魯閣族女性的工作,全家人的衣著全賴婦女一針一線織成。

佳民部落因氣候濕潤陰涼,適合山蘇生長,是台灣種植山蘇最廣的區域,近年來年輕人返鄉傳承祖業,採山蘇、做竹杯、敲木琴,並以「後山蕨起」為名,推出以山蘇為主題的部落咖啡、蔬食及下午茶等文青農業。
12345678910第1 / 23頁
追蹤我們